安全 >> 安全生产 >> 详细内容
搭起舞台,让员工对企业兴旺“上心”
日期:2018-01-19 11:03  作者:田宏伟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2017年,陕煤集团神南红柳林矿业公司通过创新机制、构建模式、重抓落实,不断提升企业创新创造能力,推进成果转化,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机制保障,全员充满精气神

有效的机制保障和科学的方法就像养料,为创新工作的开展输送营养,强筋壮骨,促进了创新之花的茁壮成长。

该公司从顶层设计上进行系统思维,制定了全员“双创”管理实施办法及科研项目计划,设立了创客创新专项资金,成立了评审委员会,出台了考评激励机制,建立了创新积分个人台账、单位台账,明确了创新内容,细化了创新项目立项、申报、实施及鉴定管理流程,年终根据创新积分排名进行奖励,为“双创”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组织、资金和人才保障。目前,已经形成了1个创客总站、26个创客分站、73个创客小组、6大应用研究课题组、3个大师工作室的创新管理体系。

注重过程控制,尊重员工首创精神。每月月末科技部统一组织人员现场评审、逐项鉴定,验收前所有验收项目在内部网络发布,验收时所有项目现场拍照作为验收资料留存。所有创新项目统一编号造册,年底对所有鉴定通过的创新项目进行分类汇总、编印成册,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了企业创新步伐。

注重理论成果的总结推广,编印了《全员创客工作手册》、《全员创客创新项目汇编》、《匠心益心创新文化》等创客文化手册,以特色的创新文化激发员工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源头活水汩汩来

 科技创新,是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企业人所共同重视和努力的,红柳林人正是这样认识和对待科技创新的。

该公司按照“无人则安”的理念,加大科技投入,积极与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开展合作,积极开展科研项目课题组技术攻关。

2017年,智能化管理小组积极研究实践,在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系统实际生产运行中,继续对其配套的设备、设施进行调试与改进,解决了采面摄像头频繁碰撞,通讯光缆传输不稳定、频繁损坏等多个技术性难题。12月19日,25207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回撤任务顺利完成,标志着该公司智能化工作面建设又翻开崭新的一页。

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效益。截止2017年,共向国家专利局申报实用新型专利130项,已授权使用126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124项,2项发明专利,现已全部推广应用。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有13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6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3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2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7年,内部全员共申报创新项目230项,通过鉴定项目171项,参与创新的人员达到了全员的95%以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科技创新犹如源头活水汩汩来,不断为红柳林发注入活力。

岗位创新,筑起展才大舞台

红柳林公司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工作和创新的积极性,给员工们筑起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该公司将每月的创新指标量化到各个单位,以全员岗位练兵为平台,激发员工创新潜能。“双创”工作的实施,使员工发生了转变,即: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要我创变为我要创。现在,学习、思考、创客、研究已经延伸到了员工的茶余饭后,全员“双创”在矿区蔚然成风,而高端创新及高质量人才的涌出成了“双创”工作新亮点,在陕西省第四届职工科技节上,红柳林公司获得“陕西省职工创新型优秀企业”、“优秀组织单位”2个集体奖以及包括“陕西省职工优秀科技创新成果金、银、铜奖、陕西省职工(劳模)创新示范岗、陕西带徒名师、技术工人培训优秀课程、讲座、绝技绝活一等奖、二等奖在内的12个单项奖,为陕煤集团获奖最多的单位。

全员“双创”的深入开展使红柳林的追赶超越焕发了生机,使矿区日新月异,为企业升级发展创造了条件。

有人曾说:“同是不满于现状,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复古。”的确,红柳林公司没有坐拥优越的赋存条件止步不前,没有依靠先进的技术装备不思进取,而是积极探索,在各个领域勇于创新,并将创新的理念深入到了员工的内心,让创新成为了一种风气和时尚,让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田宏伟)

 

 

政协网站 政府网站 合作媒体 友情链接 检察网站 中省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