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文学作品 >> 详细内容
也说书法
日期:2019-09-11 07:22  作者: 

也说书法

朱金华

 

前一向在《中国青年美术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起首就是:“当年送字太随意,如今作品成垃圾,勿怪他人不心疼,只怪作者不珍惜!”极具调侃讽刺意味。文章大体说的是一幅木框装裱完好的书法楷书作品被人抛弃横在三只垃圾桶上,作者揣度可能为白送人不被看重所致。读来深感悲哀。

作为书法爱好者,虽没有目睹自己的作品遭遇此等悲惨,被冷遇被轻视的情况倒偶有发生。就在个把月前,一个身价近亿元的老板开发项目,受托为其装裱一批字画,翻看之余,我同情几十张作品里没一幅脱俗上乘之作,作为很是体面的老总,办公室里咋能缺少艺术品呢,主动请缨为其写幅字,权作开业志贺。孰料在安装时并未悬挂到那间办公室。作品没有想象中那样受人重视,心里不免有些失落。

好在遥远的首都一位朋友,年前曾答应为他创作四幅书法作品。写后不久,朋友来电说,已用红木书画框将作品安装在文化公司醒目位置,将此处作为接待尊贵宾客的场所。我并不在意出手的作品悬于何处。就在前几天,这位朋友又发来图片,端正地拍着那四幅字悬挂在诺大空间墙壁上的样子,字前摆放的是雕刻精细的木椅,说是原接待室面积过小现在迁址花费

两百多万装修一新,将那四幅字移到此处仍作为接待贵宾之所。我叫不上置于木椅旁一组似博古架的木架为何物,问询经营名牌家具商行老总,言说这套木椅和木架不是现代制品,是年代久远的古物。如此说来,这位朋友发来图片,是彰显对我作品的尊重。与那幅受冷落的字相比,这几幅的命运要高贵很多……

书法是华夏民族艺术瑰宝。从九岁帮父亲牵队联纸乘空儿涂鸦毛笔字算起,至今已四十年矣。无论顺境逆境,不管生活怎样艰难,我始终未放弃对书法艺术的追求。至于文学绘画音乐诸多爱好,都是为书法服务,是在修炼字外功夫,汲取艺术养分,做个真正懂书法艺术的人。兴许天资愚钝使然,至今没能挥洒出令自己特别满意的作品,书写技巧还不能运用自如,写字水平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好在我不曾停歇对书法艺术的思考,没敢张狂自己是书法家,但自信不是写字匠。

然而,照目前情形,字要入流,先得步入中书协大家庭。尽管也目睹过所谓的中书协会员庸俗作品,也看不惯展览中千人一面的怪象。可传承书法艺术,不通过中书协展览入会制,的确难以使书写者遵循法度敬畏经典,怕早就丢弃传统,乱了方寸。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中国书画报》上看到一则报道,两位年逾古稀老人写了一辈子字,主攻楷书,功夫可谓了得,可叹的是,一笔一划照帖子描摹,谨慎着没越雷池半步,字始终过度不到行书,一辈子也没品尝到行书的挥洒自如草书的痛快淋漓,更不用说隶书的沉稳魏碑的豪迈,还有篆书的高古雄强……

前几年去古城陕报大院拜访《报刊荟萃》主编方英文先生,见沙发靠背上架着一幅木框装裱的书法,我说咋还没上墙呢,帮您挂起来吧。先生说是送朋友的。我诧异,暗自称奇,是何方人士能有此等优厚待遇,深知方先生的字当时市场价格不菲,咱们这些无名之辈把字写好装好送人倒是常有的事,惶恐着人家不要呢,作为名人,写幅字白送人已属罕见,咋还装裱好拿去送人呢。正迟疑间,先生说,这字是送给画家邢庆仁的。难怪呀,作为极具艺术个性的邢庆仁先生,也是我敬仰的画家。方先生补充说,这种把字装好送人的情况,可算得人生第一次。真羡慕两位先生的深厚友谊。

现在两类书法值钱,一类名人书法,一类书法名人。这哪是咱平头百姓消受得起的。有人说写字挣钱轻松很呐,不出力气钱就到兜里啦。我说想挣钱就去矿上包洞子吧!

我不敢淋大话练书法传承华夏文明,至少在书写过程中能找寻到快乐,算是为延续书法艺术尽炎黄子孙一份责任。放下做名人白日梦,扎实基础循序渐进,兴许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之前常奉劝身边练字的朋友不要费力写字花钱装裱,把字送上人家门了还不上算,又请工人钉到墙上。人家要抛弃你的字,焊接在墙体内都不一定稳当,何况是电锤打孔钉钉子,笨蛋。

我得警醒自己,敬畏文字基本做到了,现在得珍惜作品,要是哪一天瞅见自己的字冷落在肮脏场所受恓惶,也许还没这幅横跨垃圾桶的字讲究能引发恁多不平……

政协网站 政府网站 合作媒体 友情链接 检察网站 中省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