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 >> 政法理论 >> 详细内容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探索
日期:2024-04-11 17:10  作者:耿鑫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坚持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问题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百姓的安居乐业。而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强化与优化基层党建工作,能够有效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此,本文将立足基层实际情况,对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展开探索。

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国家社会治理体系的关键构成部分,唯有基层社会稳定,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而基层社会治理不仅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更需要一个权威且公正的主体来引领,其中基层党组织可扮演好这一角色,所以应当通过党建引领,不但能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实效,也能进一步推动基层党组织的自我建设。现如今,各地基层党组织在引领社会治理模式方面纷纷着手实践,但也暴露出了政治功能发挥不充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社会动员能力不足等问题,下文便对具体的优化路径展开分析,探索如何通过党建有效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一、突出政治属性,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

一方面,要加强政治建设。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不仅需要以问题为导向,而且要聚焦于个体、群体与组织三个方面。个体方面,要重视基层党员心理抗压能力的锻炼,党组织要动态掌握党员心态,以奖励政策保证党员工作激情;群体方面,要杜绝内部小团体情况出现,坚决抵制腐败团伙,形成有政治原则性的群体;组织方面,要做好培育党员的工作,积极学习重要会议与讲话精神,确保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得到发挥。

另一方面,要涵养政治生态。所谓政治生态,指的是政党长期执政以来形成的政治环境,是对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直接体现。基层党组织的日常工作与群众直接接触,要坚定为群众服务的理念,保持良好政治生态。首先,必须凡事讲政治,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念头,严格遵循党的政治纪律;其次,强化基层党员权力意识,明确权力来源于群众,要服务于群众,日常工作中要端正态度,牢记党的使命,坚决抵制一切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的行为。

二、完善制度体系,确保基层党组织规范运行

制度是相关工作开展的基础,完善的制度体系能够发挥出长效、稳定与规范的作用,所以基层党组织一定要自觉遵守制度且执行到位。

首先,要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明确内部分工,厘清各部门的关系,构建能够协调利益关系、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机制,同时将制度与工作实情相结合,确保落实到位;其次,优化党组织内部党员培养与管理工作机制。完善培养、管理、考核计划,更新培训内容与载体,科学制定考核指标,激励党员工作积极性;再次,提高党员对制度的认可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完成相关工作;最后,要保证监督追责制度执行到位,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切实落地。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更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同时上级党组织要不定期监督,拓宽社会监督渠道,让权力运行于阳光下。

三、整合多方力量,提高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力

其一,整合党的外围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除了要加强党建引领外,也要重视党的外围组织力量。这一力量主要指群团组织,该类组织能够有效连接政党与社会,当基层党建工作要动员群众时,群团组织便能发挥辅助作用。所以,群团工作应当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范畴,充分发挥其纽带、服务、延伸的作用与功能。

其二,整合辖区治理力量。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意味着要围绕党组织以及整合多方力量,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而社会多方力量则涵盖社会组织、群众以及辖区单位,其中社会组织可分为专业与非专业两类,前者为职业化志愿者,有着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专业技能;后者则为群众基于兴趣自发组成的集体[3]。基层党组织可通过此类组织,实现对人民群众的动员,能够降低动员难度,以集体影响个体,能提高个体参与积极性。

其三,建设基层公共文化。公共文化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能够发挥软性作用,所以基层党建工作中要做好对基层公共文化发展的引导。第一,建设文化长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对党史、近现代史、新中国史等进行宣传;第二,开设群众文化板块,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创作,推动基层文化多元发展;第三,丰富基层社会文化活动,如知识讲座、文艺汇演、电影放映、书画展览等,激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唯有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引领,才能为基层社会治理带来权威且强大的驱动力与保障力。同时,唯有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推进党的建设,才能促使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巩固。可见,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相互促进且能够彼此融合,在工作实践中应当高度重视,加强党建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引领。(山阳县人民检察院  耿鑫)

政协网站 政府网站 合作媒体 友情链接 检察网站 中省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