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 >> 政法理论 >> 详细内容
浅谈以强化基层为重点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
日期:2015-04-08 00:00  作者: 

浅谈以强化基层为重点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

商南县人民检察院  曹亚娟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调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法治化。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差距较大,强化基层推进有利于整体设计和各项基本制度的全面贯彻落实。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无疑会使法治中国建设得以更加全面快速的实现。下面,笔者就为何要强化基层法治建设,如何强化以基层法治为重点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谈一点粗浅见解。

 一、基层法治建设的现状要求必须推进基层法治建设

近年来,通过多方努力,我国基层法治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村民和村干部的法律意识、学法用法的自觉性相对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的普法教育工作活动远远少于城镇,尤其是村级自行组织的普法教育活动极少,对农村老年人的普法教育工作几乎成了死角,农民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与市民相比较淡薄得多。例如有些邻里之间发生纠纷,需要村干部出面调解时,当事人需要给村干部“好处”,否则村干部不会出面调解或者不会公平公正的调解。在百姓的心里有一种“官大不过地方”的奇怪心里,他们遇事不会想到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是依靠传统的方法来处理问题,因为他们觉得法律根本“靠不住”,靠法律还不如“靠关系”;部分村干部的法制观念相对落后,有些村干部办事直接靠“村规民约”和个人喜好,有些干部甚至认为法律只在城市行得通,在农村根本行不通;更有甚者,有些村干部自己都是文盲,更别说具备什么法律意识与知识了。

(二)基层法治中存在的普法走过场、执法有弹性、司法看对象和执法司法公信力差等问题。在基层普法活动中,普法措施、方法单一,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不够丰富,针对性比较弱,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地区,甚至缺乏面对面的普法活动,大多数老百姓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很少,即通过电视收看普法栏目或者通过收音机收听有关的普法节目。司法执法活动过程中存在执法司法看情面等问题,进而导致司法不公,执法不严,执法司法公信力差。

(三)现有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因此对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在监督机制建设上,很难按照民主法治的要求,真正、有效地发挥监督职能,因此监督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例如,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7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虚报选举票数等不正当手段,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的行为,村民有权向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举报,由乡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并依法处理。”但是,“依法处理”依什么“法”,如果上级部门不调查处理怎么办,却没有相应规定。退一步讲,即使有诸多“村规民约”,但不少乡镇干部和村民遇事习惯用传统的方法解决问题,较少选择法律手段。例如,民主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进步,也是加快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但由于民主直选村委会选举不太规范,村干部往往是在当地有较大影响,并通过承诺甚至贿选的方式当选的,因而往往代表部分部分选民的利益,而不能真正代表全体选民的利益,在工作中往往首先考虑部分选民的关系和利益。尤其是一部分选民的利益与大政方针和上级的总体部署、总体规划不相一致时,一些政治素质本来就不高的村干部就不能做到坚决地、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有关决定,从而不能真正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使然

基层法治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事关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工作,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全社会的事业。法治建设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和谐的重要推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法。没有法律的严肃性,就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和谐发展,经济建设也不会取得长足的发展。法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基层法治建设作为这个系统工程中的最底层,应该把握好力度,做好配合工作,夯实法治建设的基础。只有夯实了根基,才能更好更完善的推进法治的发展和进步。

三、基层法治建设与社会治理法治化密不可分

(一)基层法治建设对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重要影响

基层法治建设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的基础,基层法治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法治的成败,要真正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就必须采取有效对策,推进基层法制建设。

(二)社会治理法治化对基层法治提出的具体要求

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必须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关键作用,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和法治为民的意识,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加强基层法治机构和基层法治队伍建设,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制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法治干部队伍下基层活动。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使更多的老百姓能够知法,懂法,守法,并且能够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有效地监督执法机关依法办事。

对于如何做到积极推进基层法治建设,进而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笔者认为:

一、提高基层法治建设意识

对于基层广大群众,可以通过发放法律宣传手册,利用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做好法律宣传工作,宣传法制,使其能够知法懂法,并且自觉守法;对于广大基层法法律工作者,应该不断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能够熟知法律规定,在办案时始终奉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理念,做到秉公办案,依法办案。

二、着力解决基层法治中存在的普法走过场、执法不严和执法司法公信力差等问题

广大干部应该改变作风,加强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其责任心,能够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渠道的进行普法宣传,并且不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和法律素质,能够将生涩的法言法语转换成一个个简单易懂的小案例讲解给群众,使群众易于接受。除此之外,广大基层干部还应当提高政治素养,严格按照法律办事,做到公平公正,不枉不纵,进一步提高执法公信力。

三、创建多种监督渠道及途径

在做好普法宣传的基础上,更应该拓宽监督举报渠道,通过设置匿名举报箱,开设网上匿名举报网站等方式,使广大的干部群众对违法行为能够及时的行使监督权,并且使被举报的违法行为能够得到有效的处理,对查证属实的,应该给当事人以公开公正严肃的处理。

基层法治建设是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基础,只有扎实有效地做好基层法治建设,才能有力地推进整个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因此,我们在明确了基层法治建设与中国社会法制化之间的关系之后,应该充分认识到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一步推进基层法治建设,为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提供基础保障。

 

 

 

政协网站 政府网站 合作媒体 友情链接 检察网站 中省政协